已是中年妇女的我,逐渐理解母亲的所作所为
现在已是中年妇女,逐渐的理解了母亲的一些所作所为,过去的很多纠结和心痛也在逐渐释怀。母亲从不去女儿家串门,只在我姐坐月子时,还有吃满月酒时去过,我是远嫁,最近一两年才回到家乡的。
重男轻女是母亲这代人的通病,只不过母亲把这个毛病演绎得更淋漓尽致。我们没结婚时又苦又累的活母亲舍不得让儿子干,竞让女儿干。
我姐结婚时跟我妈要一辆自行车,老太太竟然要跟我姐断绝关系,我结婚时想要一台缝纫机,母亲像触了电似的,差点没跳起来,声嘶力竭地跟我喊:不要惦记家里的财产,我以后要靠你哥养老。
我心灰意冷、毫无留恋地选择了在婚后不久就和爱人远走他乡,在外地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。
母亲现在已垂垂老矣,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和高高在上的豪气,每次去她都会高兴地说还是闺女好,闺女是贴心小棉袄,我心里一个呵呵,我姐姐说现在不跟她要东西了,只回报她,只用嘴疼闺女爱闺女就行了。
我反而很释然了,很理解母亲的做法虽不妥却也可以理解,曾经我母亲跟姐夫面对面交谈,母亲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姐夫说:xx,我们老了去你家住行吗?姐夫脸憋得通红,竞然半天说不出话来,最后含含糊糊得整出一句:去串几天门还是可以的。
要知道我姐还是挺能干的,在家里能撑起半壁江山,干活挣钱都拿得起放得下的。
去年我想接我妈来我家赶几天庙会,我老公嘴上没说啥,但能明显感觉到他老大的不乐意、不情愿,尽管我还有工资,就是比老公的工资低不少。
我老公的思维逻辑就是:既然把财产和精力都给了儿子,没给女婿花过一分钱,没出过一点力,就半点都不要麻烦女婿。
六零后七零后这代的农村男人,但凡岳母有儿子的,有病有灾乃至养老指女婿真的不太靠谱,当然也有好的,靠谱的,但儿子养老绝对是主流。
现在的我是认命了,七零后的女孩生在农村本身就是一种不幸,但不能一味地消沉和埋怨,想一想农村老人也有他们的无奈,又穷又没能耐,到老了只能跟儿子死磕。
原谅他们的偏心和无奈,原谅他们的不完美,跟他们和解也与自己和解,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,好歹她们也是至亲,疼爱他们也是为后代做榜样,为自己立德,你所受的委屈老天会在另一个时空加倍地补偿给你。
旧时的父母都是认儿子,不认姑娘。偏心是正常的,最终,养老他们一定是靠女儿养老,儿子不能说不管,只是管的少而已。母女永远都是心连心,小棉袄!现在都不穷了,不需要计较过去的母亲,毕竟生养自己一场不容易。